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官媒首次以“改革家”形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并将他比肩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之称的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称他“继承发扬了邓小平的事业”。 分析认为,官方试图通过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人新形象,在中国经济内外承压之际,为二十届三中全会造势,希望借此重振外界对中国改革的信心。 三中全会星期一(7月15日)至星期四在北京召开,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议题。在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本次三中全会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能否打消关于中国改革倒退的疑虑、为改革重新注入信心,受到关注。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三中全会召开首日,推出万字特稿《改革家习近平》和超过40分钟的纪录片《领航新征程》,高调歌颂习近平引领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功绩。 新华社特稿形容,习近平“被认为是邓小平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肩负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相同使命。 不过,特稿特别强调,“两人面对的形势迥然不同”,以凸显当下改革的困难。 特稿对比称,邓小平发起改革开放的1978年,改革几乎从零开始;相较之下,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共总书记时,许多发展红利正在消退,包括曾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文章引述习近平的话称:“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延伸阅读 三中全会料讨论新质生产力税改等课题 杨丹旭:三中全会能改变什么? 尽管海外舆论近年来多将习近平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但特稿突出了习近平对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继承,称习近平对邓小平发动改革的初衷——中国“不能再穷下去了”深为认同。 特稿也结合习近平从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等地到中央的任职经历,称习近平的改革情结一以贯之。文章还提到他的父亲、中共改革派元老习仲勋,称习近平“有改革家传”。 习近平执政后,分别在2013年和2018年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前者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者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 新华社特稿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导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称它与1978年邓小平主导的开启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尽管近年来“国进民退”的质疑声不断,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但新华社特稿强调,中国领导人“十分关心并熟悉民营企业的情况”,不仅指示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民企纾难解困,也要求推动金融改革,为民企融资提供便利。 在外界对改革预期并不高涨的氛围下,特稿强调习近平“作为新时代改革设计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让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延续并不断书写新篇章”。 新华社同日也推出纪录片《领航新征程》,指习近平引领改革全方位展开、向纵深挺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
Powered by 2021